微信扫码 , 快速开始
34
81
4676
管理员
把徽州宗族文化和传播放在一起,以祭祖为结合点,能够较为完美的诊释宗族文化传播的精神内涵。而今,走过厚重历史传承的祭祖仪式,依然作为宗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历久弥新。
“我们透过后视镜看现在。我们倒退走步入未来。”把祭祖看作是我们理解媒介、认识媒介运用的一个新窗口,借助它我们可以看清旧媒介、旧环境,以史为鉴,以便我们更好的应对未来。徽州祭祖,对传播学借助其他学科的视野来反观自身方面意义重大。
1、祭祖关系网要素
当代建制起来的徽州宗族社会依然存在着古徽州社会的深刻烙印,在此基础上以父系为中心的血缘关系,并有着鲜明徽州地域特色的宗族制度越发完善。其终极核心要义是着力寻求和发展本族本宗既有的社会特权地位。简而言之,家族伦理观念的核心就是光宗耀祖。这就自然而生出一整套“配套”的宗法体制。
入祖祠,接受后代子孙的祭拜,作为徽州人逝后的无上荣耀,也表现出族人对其生前对族内贡献的肯定。这种“荣耀”无形中传达了女性在宗祠之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是一把无形的精神枷锁,对妇女日常的行为规则和在祭祖中地位做出了要求:一则要求妇女必须坚守贞洁,勤俭持家,忠于丈夫;
二则说明妻子须尽孝,以逝后能否入祠堂的“荣耀”要求妻子必须格守孝道。在古代女性则一直被禁止参加这类活动一直没有改变,倘若有谁家的女孩儿出现在祭祖这么庄重的场合,依然会使族人深感不安。现代家祭中,女孩拥有资格参与家庭中的祭拜,作为实践者和参与者,在整个祭祖中也潜移默化接受和传播宗族文化。
在整个祭祖的体系中,尤其本节所考虑的家祭活动中,祭祖中传递出来的教育、教化功能得到了较为贴切的展现,但核心表现父母通过祭祖活动教育子女,子女通过祭祖活动懂得孝敬父母。
2、宗族祭祖延绵不绝
在宗族的祭祖活动中,族长作为宗族的领袖,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和统领权,族长统领全族事务,是宗祠、族规的主持者和监督者。族内的其他成员服从族长的教令和统帅,遵守宗规、族约,维护族内安定。同一宗族又有着行辈和尊卑之别。
在现代社会,宗族常表现为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若干世代聚居在某一区域,按照一定的规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成的一种特殊社会利益共同体。
宗族中一个较为突出的功能便是祭祖,为了增加宗族的凝聚力,每一个宗族都把祭祖作为神圣的职责。大宗在地位上优先于小宗,不仅表现在家庭的等级关系上,也表现在祭祖仪式中也享受的优先权,在古代社会也包含大宗与小宗之间的政治隶属关系。
对于小宗而言,大体的祭拜原则是高祖的后代族人祭拜高祖,曾祖的后代族人祭拜曾祖,祖先的后代族人祭拜祖先,一般在五服之内进行祭拜。
发展到当下,其势头依然强劲。近代自然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所替代,徽州乡村的封闭性被打破,徽州商人在向外地活动中发展业务,借助宗族关系发展业务,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移民大量出现,他们在国内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东北、台湾等地。
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量的移民出洋,到南洋、美洲、非洲各地,并在新居地建立自己宗族的组织,与此同时,宗族也表现出了极大的适应性。在组织管理上.它经过宗子制向族长制到今天的理事会、监事会制的演变。在吸收成员方面,由男系血缘关系原则,改为同姓原则,甚而有一定关系的异姓亦可,从口家庭为成员单位,进而发展到个人成员;
由男性组织,扩大到女性亦可加人。宗族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且随着政治功能的削弱,社会功能的作用在加强,也促使文化的功能将会越来越显著。
即在物质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人们文化追求提高,需要了解自己的祖先,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寻根间祖者越来越多,一批走出去的徽州人们热衷于纂修族谱、家族聚合与宗祠祭祖。这也是徽州祭祖在今天依然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1、祖先祟拜与自我建构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论上至天子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对祭礼的重视都从未间断过。而对祭礼的重视正如礼记所言:“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发与心,践于行。落实在的具体的行动上祭祖礼仪的意义被认为是只要贤达的人才能理解真谛。
祖先的膜拜背后是将祖先神话后所具有的的一种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庇护后人的,为族人带来福社力量。无论身处在祖源的家祭,还是款县墓祭,都能看出祭拜者都有着特殊的情感诉求,出于对祖先的怀念或者是寻求祖先的庇佑敬畏,获得与祖先的连接,当然,己逝的祖先自然不会与祭拜者进行客观实在的交流。
然而更多是祭拜者在祭拜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深刻认知,对祭祖本身所包含的孝道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践行,对自我的深刻反省和认知,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实现灵性作为内生动力对自我的认知作用。对祖先崇拜的同时,也强调个人是作为家庭、家族和宗族中的一个成员而存在的。
在祭祖过程中,通过与族员进行关联获得认同感,无论是祭祖过程强化知恩图报或者是内心活动,都会通过实在的行动活动组织的认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视角是祭祖者本身对自我个体的关注,强调独自认识自我,实践自我。
不管是与具体的实在的个体之间进行真实的交往还是人为构造出的精神世界的符号“祖先”,都是在着力建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依托的社会连接和情感连接,从这个角度,在祭祖中的个体就是在进行对自我认知的一种追寻。
2、安生立命的自我追寻
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每一个宗族都有自己祭祖场所,数百年来的祭祖活动也从未终止过。在相对封闭的祭祖环境里,徽州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徽文化,把耕读传家、读书做官和经商致富这几大人生目标统一起来。而宗族、经商、求学围绕着祭祖形成了一条生物链,共生共荣。
无论经商还是从政,依靠儒家思想、道德规范和公益事业,徽州人最终都会将自己的成就与财富体现在家乡的祠堂建设之上,祠堂祭祖成为许多徽州人日常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宗族社会中,一旦被逐出宗族,其身份将得不到宗族的承认,自然也就不会得到祖宗力量的支持,即使身处外地也不会获得接纳,自然也就没有了生存和立足之地,所以被逐出祠堂被看作是最严厉的惩罚也在于此。正是由于这种落叶归根的观念,祭祖在徽州人心中是认识自我,重新定位自我一面镜子。
在祭祖中立于天地,祭祖中的人客观上属于宇宙中渺小的一份子,但是祭祖本身所承担起来的生命丰富性,将自我的生命扩展为天地之间,使自我的生命与生生不息的天地精神相贯通,突破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超越有限而融入无限,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依归;
在祭祖中立于家国,徽州人在祭祖中重视家国,祭祖中的自我是对祖先生命的延续,在家庭与国家之间,“我”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子孙后代的生命也是我之生命之延续。
1、从家祭从发
每逢徽州大族祭祀活动,宗族的成员都会精心准备祭祖的每一个步骤,身处在祖国各地甚至是海外的宗族子孙也都会回来,“不忘祖,不忘根,不忘本”是他们身上最鲜明的标签符号,祭祖在表达着对前辈的尊重和对后人的激励的同时,更意在增强家人、家族的凝聚力,祈愿家兴族旺、国泰民安。
通过庄严墓祭和祠祭仪式,宗族后代子孙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沉淀在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的传统和文化血脉之中,这便是“刚直不阿、忠勇为国、慎身勤业、诗礼传家”的家国情怀,即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个人情怀。
2、故乡依在
祭祖活动,正是依托在徽州乡村母体之上,脱离了乡村的社会环境,祭祖仪式的传承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春节返乡祭祖,即使归乡的路再艰难,也要回家寻根。那是祖先自我认知和反省的一次精神洗礼。乡村己经变成了一个诗意的想象停留在无限遥远的地方,祭祖活动将这种遥远的想象拉回现实。
祭祖这天,相隔再远的宗亲都会不远万里从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敬重追宗以及乡村里的人在那一刻显性在主流语境之中,乡村与乡愁,在祭祖中不只是活在记忆里。乡村的建设会要融入现代体系,祭祖也不可避免的与时代共同进步。
保护和弘扬传统的优秀文化根在农村,延续乡村的生命的脉络,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的独特风光,丰富多元的祭祖形式,让祭祖回归乡村,让生活在城市的人通过祭祖,记得住乡愁。
徽州八大姓能够万古长青,祭祖作为宗族成员建立在血缘、道德以及情感认同基础上的教育方式,润物无声般进入徽州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作为封建宗族社会教化族民的手段,祭祖无论在时间、空间还是在仪式的选择上,都渗透着徽州宗族权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徽州宗族研究》
《明代中期徽州宗族统治的加强》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歙县论坛 ( 皖ICP备14023110号-2|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1 19:01 , Processed in 0.0220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